栏目导航

陕铁院赴集团成员企业中铁十四局、中交天和走访调研

文章来源:陕西铁路建筑职业教育集团发布时间:2020-06-10浏览次数:3

参观十四局大盾构公司现场掘进情况

  为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加强校企合作,协同开创“联合培养、共建基地、共享资源、协同创新、合作就业”的校企合作发展新格局,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6月9至10日,集团牵头单位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王晖、副校长李林军、校企合作处处长王庆东、城轨学院党总支书记赵东等一行5人赴集团成员单位中铁十四局集团大盾构工程有限公司、中交天和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走访洽谈。针对共建产业学院、共建技术研究与应用中心、联合人才培养、继续教育与培训、人员互兼互聘等内容与企业进行了交流与探讨。

参观数据监控指挥中心

  6月9日,在中铁十四局集团大盾构有限公司,王晖一行与公司党委书记张小峰、总经理张哲、总经理助理高本哲、副总工程师兼盾构技术中心副主任王军、人力资源部部长田素磊等企业领导,徐兴居等优秀校友及盾构现代学徒制班学生代表进行了座谈交流。张小峰对学校的办学理念与人才培养给予高度赞赏。他谈到,学校紧密围绕铁路办专业,办学特色鲜明,开设专业“专”而“精”,有很强的市场针对性、适应性。校企联合培养人才,能够更好适应企业的用人需求与能力要求。同时也提出,校企双方在定向招生、学历教育与培训、科技研发等方面还需继续深入合作,探索校企合作的新路子,实现校企共赢。

王晖讲话

  王晖介绍了学校的发展历程及办学特色。他谈到,学校紧抓西部大开发、铁路大发展、职教大发展的机遇,围绕铁路办专业,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专业建设成果显著,彰显了学校的办学实力与水平。第三方“金平果”发布中国高职院校竞争力排名中,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地下与隧道工程技术等四个专业全国排名第一,铁道工程技术等两个专业全国排名第二,学校共有十个专业进入全国前三。在双高院校建设中,高铁工程技术专业、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为两个重点建设专业群,学校按照“以群建院”的思路,进行资源整合,机构调整,在原系部建制基础上成立了高铁工程学院、城轨工程学院等8个二级学院,以期实现资源整合,推动双高建设任务,建成“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水平高职学校,特别是在推进高水平技术服务、校企合作等方面要取得新的突破,希望企业继续给予支持与关注。

参观盾构机操控室

  李林军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群的重点建设任务,他谈到,共建产业学院是当前双高建设的一项主要任务,校企双方可通过校企共建盾构产业学院,搭建更高层次的校企合作平台,探索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在此平台下,深化校企合作内涵,在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建设、技术服务创新、社会服务等方面全方位合作,实现校企共赢。

座谈会现场

  6月10日,在中交天和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王晖一行与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伯阳,总经理助理、设计研发总院院长杨辉,党委工作部部长吴元平,人力资源部副部长孟庭伟等企业领导及学生代表进行了座谈交流。张伯阳对王晖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并介绍了企业的发展定位、企业文化。他说,中交天和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是一个年轻的公司,成立于2010年,公司坚持“盾构产业化、一主多元化”发展理念,填补了国内盾构制造技术的多项空白,打破了国际垄断,体现了国企在中国制造中的责任担当。感谢陕铁院为企业输送了大量的一线急需的技术技能人才,公司也坚持“用好人才、留住人才”的理念,为学生成长搭建平台,希望在技术研发、员工培训、技能鉴定等方面进一步深化合作。

参观盾构制造车间

  王晖对公司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同时感谢企业多年来对学校校企合作和人才培养等工作的支持。他介绍了学校的发展历程、办学特色及本次走访调研的目的。希望双方结合各自优势,在共建产业学院、人才培养、继续教育与培训、人员交流互聘等方面谋划深度合作,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

盾构车间与技术人员交流

  李林军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专业群,他谈到,双高建设是学校发展的一个新的起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学校发展的需求,也是建设重要任务。前期,双方已签署了校企合作框架协议,合作开展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希望继续深化合作内容,在技术应用研发、人员互兼互聘、继续教育与培训等方面寻求新的突破,实现校企共赢。

参观南京和燕路隧道大盾构研制中心

  期间,王晖一行还参观了中交天和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的盾构生产制造车间、十四局大盾构数据监控指挥中心、南京和燕路隧道大盾构研制中心,并分别赴两家公司的南京和燕路隧道施工项目现场进行调研,看望了学校毕业生,并与项目领导进行了座谈交流,了解项目一线对技术与人才培养的需求。

与毕业生合影

  本次走访调研,与两家企业在在共建产业学院、共建技术研究与应用中心、联合人才培养、继续教育与培训、人员互兼互聘等方面达成了深化合作意向,下一步将细化校企合作具体内容,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全方面发展。